最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四川臥龍,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四川臥龍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四川臥龍地在哪
- 2、為什麽說成都臥龍鎮是旅行者的出片勝地?有哪些原因?
- 3、四川臥龍有哪些景點
- 4、汶川臥龍鎮海拔高度多少?
四川臥龍地在哪
臥龍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西南部,邛崍山脈東南坡,距四川省會成都130公裏。臥龍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第三大自然保護區,是四川省麵積最大、自然條件最複雜、珍稀動植物最多的自然保護區。臥龍自然保護區橫跨臥龍、耿達兩鄉,總麵積20萬公頃。
臥龍地區位於龍門山中南段,邛崍山的東南坡,為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過渡地帶,其地貌形態以高山深穀為主。區內最高峰四姑娘山是邛崍山的主峰,海拔高度6250米。以四姑娘山-巴朗山為界,以東為四川盆地邊緣山地,以西進入川西高原。
四川臥龍的名字來自一個傳說。相傳一個龍王雲遊至此,因留戀這裏極致美麗的風光而化作群山俯臥在這裏。
臥龍地勢較高而濕潤,十分適宜大熊貓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樺桔竹的生長,是大熊貓生存和繁衍後代的理想地區。核桃坪大熊貓飼養繁殖場和全世界唯一的大熊貓研究中心,擁有6個實驗室,是觀賞、了解大熊貓的好地方。
臥龍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最大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被譽為“熊貓之鄉”,是大熊貓生存和繁衍後代的理想棲息地。
為什麽說成都臥龍鎮是旅行者的出片勝地?有哪些原因?
為什麽說成都臥龍鎮是旅行者的出片勝地?有哪些原因?
因為臥龍鎮風景優美。臥龍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豐富,為多種珍貴動物創造了良好的棲息地。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生物資源保存最完整的自然物種基地,是生物資源的獨特保護地。大熊貓臥龍被視為它的天堂,因為無論春夏秋冬,到處都有細小的溪流。宋鵬和劉塔家自然保護區山高穀深,人跡罕至。這裏有大片的原始林地,竹子種類繁多,尤其是大熊貓吃的最多,因此成為大熊貓的理想棲息地。
以大熊貓著稱的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第三大自然保護區,也是四川麵積最大、自然條件最複雜、動植物最珍稀的自然保護區。臥龍,重點保護西南高山林區的自然生態係統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建立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並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臥龍以其獨特的自然條件、複雜的地貌類型和異常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享有“熊貓之鄉”、“珍貴的廣譜生物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的美譽,堪稱“中國最令人向往的旅遊勝地”。
四川臥龍是個旅遊的好地方。臥龍位於龍門山中南部,邛崍山東南坡,是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過渡地帶。地貌以山地和深穀為主。當地最高峰四姑娘山是邛崍山的主峰,海拔6250米。東臨四川盆地邊緣山四姑娘山-巴郎山,西臨川西高原。臥龍自然保護區是地球上僅有的大熊貓有本金和利息的地方之一。保護區內有大熊貓研究中心和繁殖地。遊客可以在這裏看到自由生活的國寶大熊貓。最佳季節:3-5月和9-11月。這個時候風景適宜,臥龍景區也是極其迷人的。
四川臥龍有哪些景點
四川臥龍有哪些景點如下: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大熊貓而熟為人知,是國家級第三大自然保護區,也是四川麵積最大、自然條件最複雜、珍稀動植物最多的自然保護區。臥龍以保護西南高山林區自然生態係統及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為主,建立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並且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獨特的自然條件,複雜的地貌類型,異常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使臥龍享有“熊貓之鄉”、“寶貴的生物廣譜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等美稱,堪稱是“中國最令人向往的旅遊勝地”。
景點分布:
臥龍自然保護區橫跨汶川臥龍、耿達兩鄉,距成都約130公裏,總麵積約70萬公頃。遊客主要活動內容包括森林徒步探險、觀賞大熊貓等,體驗自然生態,進行科普教育。
汶川臥龍鎮海拔高度多少?
汶川縣境內地勢由北向東南傾斜。
汶川臥龍鎮海拔高度為152米。
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為6250米。
東南部漩口地區的岷江出口處海拔僅780米。
臥龍鎮簡介:
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交接處。
行政區劃隸屬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代管。
該鎮位於汶川縣西南部,邛崍山脈東南坡,距四川省會成都130公裏 ,1990年建臥龍鎮 。
轄區麵積779.3平方公裏。
現全鎮轄3個村民委員會,鄉村總人口2290人 。
1963年成立臥龍自然保護區 。
方言:羌語、藏語、漢語巴蜀方言。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機場: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經濟概況:
農業主產玉米、馬鈴薯、小麥。
養殖業有豬和家禽。
曆史事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臥龍鎮受到重創。
以上就是四川臥龍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本文由密密層層網发布,不代表密密層層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uwlk7.chinahaoteng.com/84abrt/182.html